200万人踩雷,130亿蒸发!鑫慷嘉崩盘揭开虚拟币传销真相
引言
鑫慷嘉“崩盘”
2025年6月26日,虚拟货币投资平台“DGCX鑫慷嘉”被曝出现大规模无法提现问题。
据网传截图,该平台自称获得迪拜商品交易所(DGCX)授权,长期以“中东金融巨头”及“国际合规交易所”的身份对外宣传,通过高额USDT理财收益吸引大量群体入场。据不完全统计,参与人数或达200万人,涉案金额高达130亿元。
事件发酵后,平台创始人黄鑫在投资人社群中留下“我已在国外,因为你们的财富与智商不相匹配”一句后彻底失联,引发投资者广泛愤怒和舆论关注。
(*截图来源于网络)
这起涉及数百亿元资金的虚拟货币金融传销盘,究竟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大规模资金收割?接下来,我们将详细分析其背后的运作逻辑。
鑫慷嘉平台如何运作骗局?为何USDT成为“收割利器”
本案本质是一起打着“境外合规交易所+稳定币理财”旗号、以庞氏模型为核心结构的链上集资诈骗。
在“稳定币低风险+每日收益到账”掩护下,诈骗团伙利用USDT这一具备高流动性与监管盲区的虚拟资产,实现对海量散户投资者的系统性欺诈。
1.军事化传销模式
鑫慷嘉设立类似传销的“兵团式”9级架构,从上到下依次为司令员、军长、师长、旅长、团长、营长、连长等,并设定了明确的晋升标准与返利比例。
比如拉50人可升“旅长”抽成15%,拉500人直接赠送“千万豪车”,最高级别的司令员可达到432000USDT,即超过了300万元。
👉每位新人投资者需缴纳最低1000USDT的入门费,前期投资者的收益实际上来源于后期投资者的投入。
(*截图来源于网络)
展开全文
这意味着,只要掌握方法,任何链上地址的历史活动轨迹都可以完整还原。链上追踪的“可能性”基础,来自这一技术本质。
2.伪造合规形象
该平台以“联通迪拜资本,打造全球财富平台”为宣传口号,声称与中东最大的原油期货交易平台DGCX(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)合作,并声称“与中石油达成战略协议”,诱导用户产生“正规、安全、可控”的预期。
但实际上,今年4月8日,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已发布警示消息,明确DGCX在中国并未设立任何合作伙伴关系或关联机构。
(截图来源于DMCC)
3.以“高收益”为钩
网传核心人员“黄先生”爆料拥有200万用户,多为三四线城市的中老年人、个体经营者,涉及资金可能达数百亿元,其中约130亿元的18亿枚USDT已通过混币器转移境外。
诈骗团伙根据当前社会理财心理与群体信息差,通过系统化话术、社交裂变手法,制造出高度拟态的“理财刚需解决方案”,平台前期允许用户小额提现,营造可信度,随后逐步提升提现门槛、引入“收益锁仓期”“合规审查期”等规则,逐步实现资金完全沉淀。
4.搭建“仿真合规平台”
在操作层面,诈骗平台并不直接收取人民币,而是引导用户通过币安、火币、欧易等OTC通道购买USDT,并将所购稳定币打入平台指定地址。这一过程避开了金融监管,使平台既不留下银行转账痕迹,又完成了资产数字化上链。
一旦用户将USDT转入平台控制的钱包地址,平台通过仿真App和网页端构建出完整的“资产账户”界面,显示“实时收益”“余额增加”“可提现”等信息,制造出“正在赚钱”的幻象。
👉此时用户所见资产仅为平台内控数字,实际USDT已被诈骗团伙打散转移,不再掌控在用户地址中。
本质上,这是典型的庞氏结构:后续资金用于兑付前期收益,资金流本身缺乏真实造血能力。而由于入口是链上稳定币,平台既无第三方托管,又无支付备案,最终一键封盘即可实现跑路脱身。
正是这种高度隐蔽、技术壁垒高的转移方式,使得链上资金溯源、打击难度倍增,USDT也因此成为当前最具隐蔽性和通用性的洗钱载体。
如何破解虚拟币诈骗案件?从鑫慷嘉案看破局关键路径
虚拟币诈骗往往隐蔽性强、跨境化明显,资金流动路径复杂,给执法带来了极大挑战。但再高明的诈骗也并非无迹可寻,只要抓住关键节点、找准技术突破口,依然有破解之法。
这类案件的侦查可从识别诈骗模式入手,结合链上技术手段进行溯源追踪,逐步厘清犯罪结构和资金路径:
1.案件侦破的思路
此类案件通常具备较强的社会工程欺诈特征,第一步应聚焦诈骗模式识别与初步证据固定,为后续链上追踪奠定基础。
(01)
明确诈骗类型
在接触虚拟币案件初期,第一步就是识别其诈骗模式,以便对应采取策略。常见类型包括:
🔹杀猪盘/恋爱投资类:犯罪分子以感情建立信任,诱导受害人进入虚假投资平台,前期可提现骗取信任,后期“无法出金”收割本金。
🔹假币项目ICO:打着“新币上线”“区块链革命”等旗号,诱导投资人参与首发募资,实则一场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。
🔹假“矿机/算力”投资:宣传“云挖矿”“高回报”概念,实则无实物、无运营,仅为圈钱工具。
🔹仿冒正规交易平台:搭建与火币、币安等主流平台极为相似的假站点,诱导用户充值后跑路。
明确类型,有助于研判案件的组织方式、技术伪装手段以及涉案资金走向。
(02)
及时保全关键证据
在虚拟币诈骗案件中,诈骗平台常在案发后迅速关闭网站、下架App,意图抹除痕迹、增加调查难度。
因此,及时固定证据至关重要,尤其是受害人在第一时间的留存操作,将直接影响后续调查进展。
👉关键留存内容包括:平台交易截图(如充值、收益、提现记录)、网页链接和App安装包(用于还原平台功能)、链上交易哈希和转账地址(特别是USDT、ETH等主流币)、聊天记录(覆盖微信、Telegram、WhatsApp等)以及银行流水记录(若涉及法币充值)。
2.技术溯源与链上追踪
当案件进入资金流向研判阶段,传统侦查手段已难以应对链上匿名、混币、跨链等高频操作,此时需依赖专业工具与数据分析能力实现突破。
(01)
链上地址追踪,理清资金流向
当传统手段难以锁定跨境、匿名的加密资产流动路径时,链上技术分析成为破局的核心关键。链上数据不可篡改、永久留存,为侦查人员提供了精准还原资金路径的“显微镜”。
一旦掌握涉案地址,便可借助区块链浏览器或专业链上分析工具(如Chainalysis、天机云链)展开追踪,核心步骤包括:
🔹识别核心诈骗地址:根据受害人提供的交易哈希或收款地址,确认涉案钱包;
🔹还原资金路径:分析资产在链上的流转轨迹,追踪其是否经过多个地址跳转,是否出现集中汇聚;
🔹锁定出金路径:重点关注资金是否进入主流交易所(如Binance、OKX、HTX等)。若资产流入可识别的交易所地址,司法机关可依法发函请求协查,获得幕后账号信息、IP、KYC实名信息等。
(02)
识破洗钱技术:还原被“掩盖”的转账链条
诈骗分子为逃避追踪,常借助各种链上“伪装”手段,包括:
🔹多跳地址掩盖:将资产多次拆分转移,每次仅小额流动,试图增加追踪难度;
🔹使用混币器(Mixer):如TornadoCash,用于打乱资产归属路径;
🔹跨链桥跳转:将资产通过跨链协议转至其他公链(如从以太坊跳转至Tron或BSC),增加识别成本。
这些“障眼法”虽提升了溯源复杂度,但在强技术支持下并非无法穿透。通过模式识别、聚类算法、实体标签数据库等手段,可以识别高度可疑路径,进而锁定关键跳转节点。
依托专业的链上分析工具,不仅能大幅提升案件侦办效率,也为后续司法追责、资产冻结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基于一线实战需求,库珀恒安科技核心产品—天机云链(虚拟币犯罪智能研判分析平台)引入跨链监控工具,具备领先的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能力,有以下优势:
1️⃣可追踪该地址资金归集的交易所,便于调证。
2️⃣可视化追踪路径图谱,在图形化界面中呈现资金流动关系。
3️⃣标记地址在不同链间的流转,对接BTC、ETH、Tron等多链生态,情报信息挖掘与路径交叉与分散行为识别。
4️⃣整合一线办案专家经验,提供多维数据分析与专业研判建议。
库珀恒安科技作为始终坚守“技术驱动价值”的国内领先链上数据追踪与区块链安全服务提供商,致力于与各位战友一同突破新技术,构建新能力,用技赋能实战,助力执法人员高效打击新金融犯罪,持续推动数字金融健康发展。
💁如需进一步了解天天云链在案件研判中的实战能力,欢迎联系我们获取支持;您在相关案件侦办中,有任何产品、技术、研判分析需求,也欢迎直接联系我们。
评论